显示标签为“摘抄”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摘抄”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想去的地方-新疆风光











五一摘抄词二首

五一假期,各景点肯定人头挤挤,不想出去。但好景好气象心向往之,特摘抄词二首,以志神游。


卜算子-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唐僧取经总结大会上的报告



在我佛如来的精心策划下,在观音菩萨的具体指导下,在各路神仙的积极配合下,以贫僧为中心的师徒四人历时一十四年,行程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我佛大乘真经,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取经任务,在这次取经的过程中,我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分工合作,涌现出大量好人好事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们之所以能取得真经,主要是在途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自从和唐王一别,我就在思想上非常重视这次任务,当初只身一人,就先后经历了强盗、野兽、重并天气恶劣等困难,其中滋味是不可言喻的,但我在思想上却从未放弃。因为只有取得了真经才可以拯救苍生,只有取得了真经才可以成佛。

  二、加速转变的过程。接到取经的任务,我就开始了从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小僧到一个取经人的转变。不但自己转变,也要让徒弟们、妖魔鬼怪转变。大徒弟孙行者,生性刁蛮,出身荒山野岭,不识大体,有前科,曾大闹天宫,使玉帝不得安宁,要使他转变是十分困难的。我救他于五指山下,给他念我佛的经文,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经过我的耐心说服教育和每天三十遍紧箍咒之后,就服服贴贴地留在了我的身边,并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二徒弟猪八戒,曾为天篷元帅,有作风问题,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我在高老庄收他为徒,给他讲空即色,色即空的道理,使他有了很大转变,后来听说在途中有一些言语冲动的过激行为,也是因为他六根未净,外界影响太深所致,都是背着我干的,我并不知情。三徒弟沙悟净,本是天上卷帘大将,被贬流沙河,心中充满怨气,看在他把前边取经人都吃掉的份上收他为徒,使他从吃取经人的妖怪转变成一个取经人,也给他讲别和领导过不去的道理,加速他转变。

  三、行动上具体体现。抱着未成佛要先有佛心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佛的行为来约束自己。我们杀死的妖怪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妖魔在我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将我送回。我主要给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明是非,知罪过。(具体事例太多,从略。)只有那些顽固不化或者是有背景的还一时执迷不悟,但结果那些执迷不悟的已被我所铲除,有背景的均已遣返给原主人。声明一点,我不曾动他们半根毫毛。

  四、奖惩分明。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有内部的团结,奖惩不分明就不能服众,取经路上该奖的就奖,该罚的就一定要罚!奖的时候可以让多吃点、多喝点、少值个夜班。罚的时候决不能心慈手软,在三打白骨精时,取消了孙悟空的取经资格。只因他平时太居功,有越俎代庖之嫌。

  五、不为金钱、权力、女色所动。在取经的路上所受到的钱、权、色的诱惑具体事例太多,不胜枚举。一共拒金银十五万八千六百五十四两七钱,拒权七十六次,拒女色一百四十四人次。那些都是过眼云烟,不是我所需要之物,虽然说在取经的路上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可我仍坚持靠化来的斋饭度日。后来又听说有人以我的名义擅自收受财物,可都是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并不知道。如果让我发现是谁,我会从严处理。

  以上是我在取经途中的几个方面,不能代表全部。我的成绩远远不止这一点。
顺便说一点,在贫僧的指挥下,徒弟们也配合了几次小的行动。
  
总结人:唐三藏

2009年4月18日星期六

人生的两条真理

The art of living is to know when to hold fast and when to let go. For life is a paradox: it enjoins us to cling to its many gifts even while it ordains their eventual relinquishment. The rabbits of old put it this way: "A man comes to this world with his first clenched, but when he dies, his hand is open."

Surely we ought to hold fast to life. for it is wondrous, and full of a beauty that breaks through every pore of God's own earth. We know that this is so, but all too often we recognize this truth only in our backward glance when we remember what it was and then suddenly realize that it is no more.
We remember a beauty that faded, a love that waned. But we remember with far greater pain that we did not see that beaty when it flowered, that we failed to respond with love when it was tendered.
A recent experience re-taught me this truth. I was hospitalized following a severe heart attack that had been in intensive care for several days. It was not a pleasant place.
One morning, I had to have some additional tests. The required machines were located in a building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hospital, so I had to be wheeled across the courtyard on a gurney.
As we emerged from our unit, the sunlight hit me. That's all there was to my experience. Just the light of the sun, and yet how beautiful it was - how warming, how sparkling, how brilliant!
I looken to see whether anyone else relished the sun's golden glow, but everyone was hurrying to and fro, most with eyes fixed on the ground. Then I remembered how often I, too, had been indifferent to the grandeur of each day, too preoccupied with petty and sometimes even mean concerns to respond to the splendor of it all.
The insight gleaned from that experience is really as commonplace as was the experience itself: life's gifts are precious-but we are too heedless of them
Here then is the first pile of life's paradoxical demands on us: Never too busy for the wonder and the awe of life. Be reverent before each dawning day. Embrace each hour. Seize each golden minute.
Hold fast to life... but not so fast that you cannot let go. This is the second side of life's coin, the opposite pole of its paradox: we must accept our losses, and learn how to let go.
This is not an easy lesson to learn, especially when we are young and think that world is ours to command, that whatever we desire with the full force of or passionate being can, nay, will, be ours. But then life moves along to confront us with realities, and slowly but surly this second truth dawns upon us.
At every stage of life we sustain losses- and grow in the process. We begin our independent lives only when we emerge from the womb and lose its protective shelter. We enter a progression of schools, then we leave our mothers and fathers and our childhood homes. We get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and then have to let them go. We face the gradual or not so gradual waning of our own strength. And ultimately, as the parable of the open and closed hand suggests, we must confront the inevitability of our own demise, losing ourselves, as it were, all that we were or dreamed to be.
But why should we be reconciled to life's contradictory demands? Why fashion things of beauty when beauty is evanescent? Why give our heart in love when those we love will ultimately betorn from our grasp?
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paradox, we must seek a wider perspective, viewing our lives as through windows that open on eternity. Once we do that, we realize that though our lives are finite, our deeds on earth weave a timeless pattern.
Life is never just being. It is a becoming, a relentless flowing on. Our parents live on through us, and we will live on through our children. The institutions we build endure, and we will endure through them. The beauty we fashion cannot be dimmed by death. Our flesh may perish, our hands will wither, but that which they create in beauty and goodness and truth lives on for all time to come.
Don't spend and waste your lives accumulating objects that will only turn to dust and ashes. Pursue not so much the material as the ideal, for ideals alone invest life with meaning and are of enduring worth.
Add love to a house and you have a home. Add righteousness to a city and you have a community. Add truth to a pile of red brick and you have a school. Add religion to the humblest of edifices and you have a sanctuary. Add justice to the far-flung round of human endeavor and you have civilization. Put them all together, exalt them above their present imperfections, add to them the vision of humankind redeemed, forever free of need and strife and you have a future lighted with the radiant colors of hope.
人生的艺术就是要懂得适时地收与放.而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矛盾:尽管到头来注定一切都不能长久,它还是令我们依恋于它所赋予的各种恩赐。正如前辈们所言:人出生时双拳紧握而来,过世时却是松手而去。
我们当然要抓紧这神奇而美妙的生命,它的美孕育在我们这片神圣土地的每个角落。我们其实都懂得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却常常在回顾往昔时才突然觉醒意识到其中之美,可为时已晚,一切都时过境迁。
我们深深铭记的是褪色的美,消逝的爱。但是这种记忆中却饱含了苦涩,我们痛惜没有在美丽绽放的时候注意到它,没有在爱情到来的时候给出回应。
最近自己的一个经历又令我悟出了这其中的道理。我因为严重的心脏病发作而住进了加护病房。那地方可不是好呆的。
一天上午时分,我要接受几项辅助检查。因为检查的器械在医院对面的一幢建筑中,所以我就要穿过庭院,躺在轮床上被推到那里。
就在从病房出来的一瞬,迎面的阳光一下子洒在我的身上。我所感受的就只有这阳光,它是如此美丽,如此温暖,如此璀璨和辉煌!
我看看周围是否有人也沉醉在这金色的阳光中,而事实是大家都来去匆匆,大都目不斜视,双眼只顾盯着地面。继而我就想到我平常也太过于沉湎于日常的琐碎俗物中,而对身边的美景漠然甚至视而不见。
从这次的经历中我所洞悉的实际就像这个经历本身一样并无什么奇特之处:生活的恩赐是珍贵的――只有我们对此留心甚少。
那么人生给予我们的第一个矛盾的真理就是:不要太过于忙碌而错过了人生的美好和庄严。虔诚地迎接每个黎明的到来。把握每个小时,抓住宝贵的每分每秒。
紧紧地把握人生,但是又不能抓得过死,松不开手。这正是人生的另外一面,也就是矛盾的另外一面:我们要接受失去的一切,懂得如何放手。
这个其实并不是容易做到的,尤其当我们尚年轻时,自以为世界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而不论什么,只要是心想就会事成,而且一定能事成!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然后渐渐地这第二条真理必然显现在我们面前。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承受失去――也因而成长起来。当我们出生时失去母体的保护,从那一刻我们开始了独立的生命。而后我们上学了,一级一级地升上去,离开了父母和儿时的家庭。我们结婚生子然后又只能看着他们离去。我们遭遇父母及爱人的离逝。我们也要面临自己逐渐或者突然的衰老。而最终,就像握手和松手的比喻那样,我们必须面对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就这样我们失去了一切,其中包括我们自己人生已经所有的以及尚未实现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服从于这种人生中矛盾的要求呢?为什么明知美是短暂的还要去创造美好?为何明知自己所爱的人会最终离我们而去却还要全心全意去爱?
要解开这个矛盾我们就必须把眼光放开,像透过可以通向永恒的窗户那样来审视我们的生活。一旦这样做,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生命虽然有限,可我们在地球上的作为却在造就永恒。
人生不仅仅是静止的一生而已。它是在不断变幻的,是一股不屈不挠的奔流。我们的父母通过我们得到生命的延续,然后我们通过我们的子女得到生命的延续。而我们也随之长存,我们所崇尚的美不会因为我们的死亡就失去颜色。我们的身体会腐朽,我们的双手会枯萎,但是我们所创造的美、善和真是永存而不朽的。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去聚敛财物,他们只会变为尘埃,化为虚无。追求理想而不是物质的东西,因为只有理想赋予生命意义,也只有理想才会有恒久的价值。
房子有了爱便成为了家。城市有了道义就成为社会。红砖有了真理就成了学堂。陋室有了宗教就成了圣殿。人类全方面的努力有了正义就成为了文明。把这一切全放在一处,完善他们,使之精益求精。而这一切有了在人类获得救赎后那永远无欲无求的远景,便成就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绚烂未来。

本文是美国犹太人联合会主席辛德勒于19875月在南卡罗来纳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的节选,大一时抄录于笔记本上。今日重读此文,仍然觉得发人深省。

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给菩提路上的年轻行者们-真然

云淡风轻的夜晚,月亮与星子说着悄悄话。溪水与老树对视,吟唱着一曲曲不眠的往事。

掩上最后的一道门,黑暗的手抚弄着生命的短笛,如歌的行板低吟,如泣如诉。

思想的繁芜,意味着生命荒原的旷无。

青春的标志不是年龄,最坚硬的东西也不是物质。有流水的年华,无亘古的千秋。

缘分浅浅地划过,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一阵风划过的感觉,是永远也找不回来的。

因为那份厚重的缘,所以才走到了一起。经过一些无法再回首的瞬间,才觉得失却的是如此的珍贵。

可珍贵的不是得不到的,而是得到了,却未好好珍惜,又不经意地从掌心滑过的人或事物。

在低沉的午夜,有人轻轻地叹息,回忆是一口深井。

有些事,就如无花果,没有花开也没有花谢。

即使你把所有的爱给予某人,也不能保证他也会同样地爱你。

所以智者说:"最光明的总是建立在淡忘的基础上。"

夕阳诗情,黄昏画意。

世俗的爱是一只船,一道桥,在河流的对岸,只能是自己的私家花园。无论你的爱是多么地深、多么地沉、多么地重,但爱是自私的。因此,你的船太小,载不动的深情,只是对自己而已;你的桥太窄,容不下太多,最终站于桥上,瞭望那片孤独的,也只能是自己。

在爱与不爱之间,在世与出世之间,在狭爱与博爱之间,权衡的权利只能是对一切众生的无怨无悔。

浮萍似的人生,相遇,只是一闪而过的事情;没有实根,注定漂泊一生。

一路行去吧!清瞿、睿智,生活于尘世,而不屈服于世俗。

淡泊而不遁世,宁静而不枯寂。

如悠悠的白云,点缀蓝天;似浩浩荡荡的汪洋,长流不尽。

曾一手牵出美丽的尘缘,踏着比树叶还稠密的日子,走上了悠长悠长的菩提之路,沿途多少迤逦的风光,是否错过?

当花期已谢,我们应该不会因消失的年华而深感歉意;当嫩芽已过,我们不会因尘封的青春而遗憾。此身的寒意,到何时才结束?未知的旋律,又该是怎样一种风景?

在轮回的路上,我们只能做一名清道夫,不停地扫,扫除无明;扫除烦恼;扫除贪嗔痴;扫除爱恨情愁;扫除……

青春像昙花,岁月如流沙。当我们孤身一人,从漫长的人生路上,一路行来,即使风雪满身,也应是无怨无悔!

注:本文摘自《宁波佛教》2007年第一期,作者真然。2007年夏天于金峨禅寺偶遇慧明师父,感谢相送本杂志。今日重新找出此刊,抄录此文,以作纪念。

找到新马子啦!!!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On Peace of Mind

On Peace of Mind --by Joshua Loth Liebman

On my head pour only the sweet waters of serenity. Give me the gift of the Untroubled Mind.

Once, as a young man full of exuberant fancy, I undertook to draw up a catalogue of the acknowledged "goods" of life. As other men sometimes tabulate lists of properties they own or would like to own, I set down my inventory of earthly desirables: health, love, beauty, talent, power, riches, and fame.

When my inventory was completed I proudly showed it to a wise elder who had been the mentor and spiritual model of my youth. Perhaps I was trying to impress him with my precocious wisdom. Anyway, I handed him the list. "This", I told him confidently, "is the sum of mortal goods. Could a man possess them all, he would be as a god."

At the corners of my friend's old eyes, I saw wrinkles of amusement gathering in a patient net. "An excellent list," he said, pondering it thoughtfully. "Well digested in contented and set down in not-unreasonable order. But it appears, my young friend, that you have omitted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all. You have forgotten the one ingredient, lacking which each possession becomes a hideous torment. "

"And what," I asked, peppering my voice with truculence, "is that missing ingredient?"

With a pencil stub he crossed out my entire schedule. Then, having demolished my adolescent dream structure at a single stroke, he wrote down three syllables: peace of mind. "This is the gift that God reserves for His special protégés, " he said.

"Talent and beauty He gives to many. Wealth is commonplace, fame not rare. But peace of mind――that is His final guerdon of approval, the fondest insignia of His love. He bestows it charily. Most men are never blessed with it; others wait all their lives――yes, far into advanced age――for this gift to descend upon them."

论宁静的心

只在我头上关注宁静的蜜露。赐予我一片不受干扰的心境。

曾经,当我是一个充满了丰富幻想的年轻人时,着手起草了一份被公认为人生"幸福"的目录。就像别人有时会将他们所拥有或想要拥有的财产列成表一样,我将世人希求之物列成表:健康、爱情、美丽、才智、权力、财富和名誉。

当我完成清单后,我自豪地将它交给一位睿智的长者,他曾是我少年时代的良师和精神楷模。或许我是想用此来加深他对我早熟智慧的印象。无论如何,我把单子递给了他。我充满自信地对他说:"这是人类幸福的总和。一个人若能拥有这些,就和神差不多了。"

在我朋友老迈的眼角处,我看到了感兴趣的皱纹,汇聚成一张耐心的网。他深思熟虑地说:"是一张出色的清单,内容整理详细,记录顺序也合理。但是,我的年轻朋友,好像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你忘了那个要素,如果缺少了它,每项财产都会变成可怕的折磨。"

我立即暴躁地逼问:"那么,我遗漏的这个要素是什么?"

他用一小段铅笔划掉我的整张表格。在一拳击碎我的少年美梦之后,他写下三个单词:心之静,"这是上帝为他特别的子民保留的礼物。"他说道。

他赐予许多人才能和美丽。财富是平凡的,名望也不稀有,但心灵的宁静才是他允诺的最终赏赐,是他爱的最佳象征。他施予它的时候很谨慎。多数人从未享受过,有些人则等待了一生――是的,一直到高龄,才等到赏赐降临他们身上。

作者介绍

约书亚罗斯李普曼(1883-1946),犹太哲学家、文学家,擅长写作隽永清新的小品文。在汲汲营营的现代社会中,这篇《论宁静的心境》有提壶灌顶之效。作者李普曼以主教的身份写下这篇短文,期勉世人体悟心灵祥和平静既是生命至宝:权力、财富不过是俗世众人追逐的表面幸福。

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淘宝实体店 马云的一石三鸟(转)

比特网(ChinaByte)33日评论(周雪峰),马云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在经济危机面前也不例外,先是给员工加工资,接着就是逆势而为,在大家都为节省成本把业务往网上搬的时候,他反其道而行之,宣布通过加盟方式建立线下淘宝网实体便利店――"淘一站"。

  此举,一石三鸟。

  "套住"大卖家。在营销中有一个著名的"二八"法则,即企业80%的销售额和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因此,抓住20%贡献80%利润和销售额的客户,对任何商人的成功与否就至关重要了。

  马云当然非常清楚这点,看看"淘一站"的加盟门槛就知道。申请者必须要符合五个方面要求:原有店铺在4钻及4钻以上;原有店铺好评率98%以上;原有店铺月成交额5万以上;实体店铺必须在工商部门登记,有正规的营业执照;愿意与淘宝签署相关协议严格遵守交易规则,并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作为买家的交易保障。符合这些条件的卖家,基本是淘宝网最顶级的卖家。

  最后一条就是马云留住大卖家的"狠招"。相信开了"淘一站"的卖家以后基本只能在淘宝开店,如果再到其他C2C网站上开店,开实体店的资格基本不保。因此,开了"淘一站",基本就被马云"套住"。

  控制渠道。在商品零售业,渠道为王的例子比比皆是,全球有沃尔马、家乐福,国内有国美、苏宁。豪言要赶超沃尔玛的淘宝网,不可能不深谙此道。

  虽然,淘宝称实体店并不代表未来淘宝网C2C的业务重点和趋势,但"淘一站"的定位掩盖不了马云的野心。建在小区边,加快传统生活社区与网络购物的融合的定位,让淘宝怎么辩解都苍白无力。试想一下,如果实体店产品丰富,就可以满足周边小区市场的日常生活需求。"淘一站"在产品上也做了布局,提供手机充值、点卡充值、机票预订、支付宝代充值、本地优惠卡券、鲜花预订服务,这些商品都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实体店还可以看着是淘宝的试水举动,但如果经济效益和控制渠道效益达到一个平衡点,试水之举将会变成大干快上。

  扩大覆盖人群。这点是淘宝惟一公开承认的,"中国现今网民数量有3亿,这说明还有多达10亿的消费者不是网民,希望通过在消费者身边的实体店,为这些还不是网民的消费者提供同样的服务。"

  实体店主要交易方式无论寄售、代购都是针对非网民的特性而设计。"寄售",即寄售人将欲出售的物品,交付给"淘一站",后者将其物品信息上传至淘宝的C2C线上交易平台,一旦交易达成,寄售人按签订的收货协议底价,支付给相应"淘一站"物品底价20%的服务费用。"代购"业务,是买家根据产品目录提供的商品信息,选择需要的商品,在收取现金后打印订单,在约定的时间内,买家凭借订单到"淘一站"取货。

  为了抓住非网民群体,淘宝网煞费苦心。

  相对竞争对手来说,马云布局超前。金融危机下,超前也许是"机",但如果是"危"呢?

2009年3月7日星期六

世界上最昂贵的CD





3月4日,日本东京高岛屋百货公司的营业员展示一款价值1千万日元(约合10万美元)的CD。这款名为“女人,甜蜜的十颗钻石”的CD外包装由铂金制成,并嵌有10颗2克拉钻石。新华社/法新


3月4日,日本东京高岛屋百货公司的营业员展示一款价值1千万日元(约合10万美元)的CD。这款名为“女人,甜蜜的十颗钻石”的CD外包装由铂金制成,并嵌有10颗2克拉钻石。新华社/法新

今周刊/黄韵玲:结婚像舞台,要有勇敢下台的准备(转)


今周刊/黄韵玲:结婚像舞台,要有勇敢下台的准备
(2009/03/07 09:08)
今周刊提供
口述/黄韵玲 整理/庄芳
从小到大,生活里只有音乐这件事的黄韵玲,凭着强烈的坚持与毅力,一路做到知名的音乐制作人。即使经历了结婚、生子与近期的婚变事件,她仍坚强地选择面对,过着属於自己的单身幸福生活。
坦白说,我过去就很习惯一个人。不论是作词、作曲,或是主持电台节目,经常都是一人独力完成工作。外人感受或许有些孤单、平淡,但我就是只有在创作词曲的时候,才能获得真正安定的感受。 还记得小学六年级时,一位音乐老师看到我这麽爱创作,没事就拿起纸笔涂涂写写,她还提醒我说:「创作,是孤独的;但无论未来遇到什麽事,你都还是要坚持下去,继续创作。」
创作只能一个人
她的话好像说中了我未来的生活。或许就是喜欢一个人平静的感受,让我一直留在音乐路上,没有离开过。从十四岁参加金韵奖以来,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想尽办法往音乐的路去,从来没做过非关音乐的工作。 创作多半就是自己和自己不断对话的过程,我就这样一个人地自我对话着,竟然也就「聊」出了一些名堂。帮赵传写(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後,看到他专辑大卖了四、五十万张,我只是坐在一旁鼓掌,没有因此赚大钱。但我忽然发现,自己有了赚钱的能力,这可说是让我得以依靠、活下去的基本功夫。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得自食其力,但至少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我是说,至少要有一个人就能活下去的能力!我也这样告诉我的孩子,我没有家财万贯可以留给他,所以他也必须学着有谋生能力。
曾穷到连庆生都没钱
几年前,「友善的狗」经营失败时,总计亏损大约叁亿元,虽然主要由沈光远(黄韵玲前夫、友善的狗公司负责人)负责,但家中的开销就必须由我一肩扛起。还记得当年十月的生日一到,我坐在书桌前,打开自己的存折一看,户头竟然只剩下五百元,心里真是难过得不得了,因为我穷到连出去和朋友吃个大餐、庆祝生日都负担不起! 可是我发现,愈是习惯孤独的人,在受到挫折的时候,愈是会有意想不到的冲劲!因为不会去想「别人为何不帮我」之类的问题,而是直接去思考怎样能靠自己的力量闯出活路。 我当时想的是,该怎麽办才能增加赚钱机会?怎麽做才能让更多人看到我,发现我有不同的表演能力?於是我跑去买了大量的书籍、外国的音乐专辑,努力了解当下的流行趋势,脑子里想的全是要赶快充好电、做足准备,随时再站上舞台。 这很像是开车碰到了死路,不妨退後一步,再去找别的路;换别条路开开看,一定会有不同的风景。之後,我就接下了《娱乐新闻》主持工作,并且继续演出舞台剧,为自己打开更宽广的视野。
感情不能勉强对方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总是有一好没两好,有时会觉得两个人作伴很不错,可以排遣孤单寂寞,有时又会觉得一直有人在身边很烦。但我想,每件事情本来就是有正反两面的吧! 我和沈光远的感情,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很诚实的相处方式,彼此可以说出心里的真心话。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热情的减退,只是两人在十多年的岁月里一起共度,就像家人一样,很难说结束就结束。 我很少去预想未来的事,因为没人会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於是,我更能理解自我独立的重要。虽然我没做投资,但也知道买股票时,要了解公司体质是否良好,才能避免一些风险。 只是偏偏在人的世界里,风险一路上都会出现,因为人的想法、性格会改变;有人,就会有风险,所以没有办法预知未来。因此,自己绝对要独立、坚强起来,在该付出的时候尽力付出,就不会觉得自己白白花费了十几年谈一场恋爱。
独立也是幸福的事
说到底,这和表演工作一样,总是有机会让你站上舞台,做一场精采的演出。尽力之後,也要有勇敢下台的心理准备,从掌声之中回到一个人世界的心理准备。我想,如果我到了六、七十岁,都还可以拥有最佳健康状态,独立自主地完成所有事情、不必麻烦任何人,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若要问一个天秤座,最快乐或最悲伤的事情,真的很难有明确答案!因为我们这种人的个性天生就是平衡不了,每件事都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两个人有两个人的幸福,但一个人,也有无可替换的幸福。(精采完整内文请见《今周刊》637期)
小档案
黄韵玲 Profile
出生:1964年
现职:歌手、音乐制作人、节目主持人
学历:国立艺专音乐科
家庭:离婚,育有1子
单身最幸福的事:可以尽其所能,毫无约束地去做想做的事情
单身最大的风险:年华老去,却无法独立过活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苏轼词一首《蝶恋花》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读后感: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多情去惹无情恼?向新生活出发!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摘抄星云大师《放下什么》

放下什么?
星云大师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吾人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摘抄宋苏轼《定风波》一首

定风波

作者: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

转帖:分手时不要说再见

这天,白云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一男一女,四十岁上下,穿着不俗,男的还拎着一个旅行包,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笑吟吟地送上菜单.男的接过菜单直接递给女的,说:"你点吧,想吃什么点什么."女的连看也不看一眼,抬头对服务员说:"给我们来碗馄饨就行了!"服务员一怔,哪有到白云酒楼吃馄饨的?再说,酒楼里也没有馄饨卖啊.她以为自己没听清楚,不安的望着那个女顾客.女人又把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旁边的男人这时候发话了:"吃什么馄饨,又不是没钱?"
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 男人愣了愣,看到服务员惊讶的目光,很难为情地说:"好吧.请给我们来两碗馄饨."
"不! " 女人赶紧补充道,"只要一碗!"
男人又一怔,一碗怎么吃?女人看男人皱起了眉头,就说:"你不是答应的,一路上都听我的吗”
男人不吭声了,抱着手靠在椅子上.旁边的服务员露着了一丝鄙夷的笑意,心想:这女人抠门抠到家了.上酒楼光吃馄饨不说,两个人还只要一碗.她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卖,两位想吃还是到外面大排挡去吧!"
女人一听,感到很意外,想了想才说:"怎么会没有馄饨卖呢?你是嫌生意小不愿做吧?"
这会儿,酒楼老板张先锋恰好经过,他听到女人的话,便冲服务员招招手,服务员走过去埋怨道:"老板,你看这两个人,上这儿只点馄饨吃,这不是存心捣乱吗?"
张先锋微微一笑,冲她摆摆手.他也觉得很奇怪:看这对夫妻的打扮,应该不是吃不起饭的人,估计另有什么想法.不管怎样,生意上门,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他小声吩咐服务员:"你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少钱买的,等会结帐时多收一倍的钱!"说完他拉张椅子坐下,开始观察起这对奇怪的夫妻.
过了一会,服务员捧回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往女人面前一放,说 :"请两位慢用 ."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她把脸凑到碗面上,深深地细了一口气,然后,用汤匙轻轻搅拌着碗里的馄饨,好象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男人瞪大眼睛看者女人,又扭头看看四周,感觉大家都在用奇怪的眼光盯着他们,顿感无地自容,恨恨地说道:"真搞不懂你在搞什么,千里迢迢跑来,就为了吃这碗馄饨?"
女人抬头说道:"我喜欢!"
男人一把拿起桌上的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要补补." 他便招手叫服务员过来,一气点了七八个名贵的菜.
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这才淡淡地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当心他吃霸王餐."
没等服务员反映过来,男人就气红了脸:"放屁!老子会吃霸王餐?老子会没钱?"他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他索性站了起来,在身上又是拍又是捏,这一来竟然发现手机也失踪了.男人站着怔了半晌,最后将眼光投向对面的女人.
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你别瞎忙活了,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
男人一听,火了:"你疯了!"女人好象没听见一样,继续缓慢的搅拌着碗里的馄饨.男人突然想起什么,拉开随身的旅行包,伸手在里面猛掏起来.
女人冷冷说了句:"别找了,你的手表,还有我的戒指,咱们这次带出来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河里了.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男人的脸刷地白了,一屁股坐下来,愤怒的瞪着女人:"你真是疯了,你真是疯了!咱们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啊?"
女人却一脸平静,不温不火地说:"你急什么?再怎么着,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男人沉闷的哼了一声.女人继续说道:"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那时侯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听了这句,不由的瞪直了眼:"你说,你说什么?"女人问:"你真的不记得了?"男人茫然的摇摇头.
女人叹了口气:"看来,这些年身上有了几个钱,你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二十年前,咱们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没想到被人骗了个精光,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经过这里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吃,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剩下五毛钱了......"
男人听到这里,身子一震,打量了四周:"这,这里......"
女人说:"对,就是这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 ."
男人默默地低下头,女人转头对在一旁发愣的服务员道:"姑娘,请给我再拿只空碗来."
服务员很快拿来了一只空碗,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走回家!"
男人盯着面前的半碗馄饨,很久才说了句:"我不饿."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说完,她盯着碗没有动汤匙,就这样静静地坐着.
男人说:"你怎么还不吃?"女人又哽咽了:"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吃,要不吃就都不吃,现在,还是这句话!"
男人默默无语,伸手拿起了汤匙.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最后,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当他舀第二个馄饨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叭嗒"往下掉.
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开始吃.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这对夫妻就这样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
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饱了么?"
女人摇了摇头.男人很着急,突然他好象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拉出鞋垫,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五块钱.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
女人微笑的说道:"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毛钱,就藏在鞋底里.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毛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再买了一碗!"
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
男人把钱递给服务员:"给我们再来一碗馄饨."服务员没有接钱,快步跑开了,不一会,捧回来满满一大碗馄饨.
男人往女人碗里倒了一大半:"吃吧,趁热!"
女人没有动,说:"吃完了,咱们就得走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只是想在分手前 再和你一起饿一回.苦一回!"
男人一声不吭,低头大口大口吞咽着,连汤带水,吃得干干净净.他放下碗催促女人道:"快吃吧,吃好了我们走回家!"
女人说:"你放心,我说话算话,回去就签字,钱我一分不要,你和哪个女人好,娶个十个八个,我也不会管你了....."
男人猛地大声喊了起来:"回去我就把那张离婚协议书烧了,还不行吗?"说完,他居然号啕大哭,"我错了,还不行吗?我脑袋抽筋了,还不行吗?"
女人面带笑容,平静地吃完了半碗馄饨,然后对服务员:"姑娘,结帐吧."
一直在旁观看的老板张先锋猛然惊醒,快步走了过来,挡住了女人的手,却从身上摸出了两张白元大钞递了过去:"既然你门回去就把离婚协议书烧了,为什么还要走路回家呢?"
男人和女人迟疑地看着张先锋,张先锋微笑道:"咱们都是老熟人了,你们二十年前吃的馄饨,就是我卖的,那馄饨就是我老婆亲手做的!"说罢,他把钱硬塞到男人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先锋回到办公室,从抽屉取出那张早已拟好的离婚协议书,怔怔地看了半晌,喃喃自语地说:"看来,我的脑袋也抽筋了..."
分手时想想以前,那个陪你甘苦与共的人,一路走来..其实你门的故事并不短..
时间慢慢过去,那些感动却一点一点封存.. 其实最疼你的人不素那个甜言蜜语哄你开心的人.,也许就是再鞋底藏5元钱..
在最后的时候把最后一点东西省着给你吃,却说不饿的人。..

快乐时光

以上网络摘抄文章、图片及视频等相关资料版权属于原所有权人,本博主引用仅作自娱,如有疑义请电邮告知改正。博主原创文章、图片及视频等相关资料欢迎引用,但请注明出处。

Dennis Tong的博客 2009 个人空间地址http://www.myspace.cn/tsw1974 聚友号: 1310337770